昨天是清明節,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著雨,在位於人民公園的“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”前,10位抗日老兵送上花圈,脫帽默哀,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戰友的無限哀思和紀念。這些老兵平均年齡90歲,年齡最大的已經97歲,每年清明節都會來到紀念碑前祭奠英烈,“用這樣的方式懷念戰友,並提醒後來人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要好好珍惜。”97歲高齡的老兵李聖言說。
  表達無限哀思和紀念
  清明時節雨紛紛,儘管下著雨,一大早10位老兵就來到了“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”前。“每年都要來,趁著現在還走得動,來看看戰友們。”來自邛崍的一位老兵說。在祭奠活動開始前,幾位老兵在紀念碑前唱起了《黃河大合唱》,“風在吼,馬在叫,黃河在咆哮,黃河在咆哮……”隨著他們的歌聲,仿佛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。
  上午10點30分,祭奠活動正式開始。在雨中,10位老兵站成一排,表情肅穆,一起向曾經並肩戰鬥的戰友們敬了一個軍禮,然後脫帽默哀,表達著哀思和懷念。 一個花圈被擺放到了紀念碑前,這個花圈是一名已經95歲高齡,叫張文治的老兵送的。張文治參加過淞滬會戰,因為身患疾病,加之雙目失明,他昨天沒能來到現場,托人送上花圈,來祭奠英烈。
  珍惜幸福生活來之不易
  97歲的李聖言是10位抗日老兵中年齡最大的,他胸前掛滿了獎章,身體站得筆直,凝望著眼前的紀念碑,默默地鞠躬。“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都是當年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換回來的。”李聖言說,儘管天下著雨,儘管他們行動都不是很方便,但還是要來祭奠先烈,要讓後來人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  97歲的李聖言1937年出川抗日,參加過台兒莊戰役。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秘書長張光秀告訴記者,李聖言是台兒莊戰役的親歷者和見證者,目前四川只有他一個人,中央台還專門來採訪過他。李聖言告訴記者,當初和他一起出川的戰友犧牲了很多,自己每年清明節都要到紀念碑前來看看他們,在八年的抗戰中,共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戰,共64萬餘人傷亡。
  戰士銅像原型是她父親
  在昨天的祭奠活動中,作為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秘書長的張光秀也來了,張光秀對“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”有著特殊的感情,因為那位身背大刀,手握步槍,形態威武的川軍戰士銅像的原型就是她的父親。
  張光秀告訴記者,她的父親,也就是銅像的原型叫張朗軒,1937年出川抗戰,先後參加過娘子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,1938年跟隨川軍鄧錫侯部隊開赴台兒莊前線,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,擊退了敵人。後來,張朗軒回到四川,1944年,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在為出川抗日將士塑碑時,張朗軒被選為原型。穿著短褲、綁腿、草鞋,手握步槍,身背大刀、斗笠、背包、俯身跨步。成都市民都稱它為“無名英雄銅像”。“父親已經去世了,看著銅像,就感覺他就在我身邊。”張光秀說。本報記者 何良 攝影 劉陽  (原標題:老兵雨中祭戰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e11eeiks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